□晨報記者 倪 冬
  前天下午,浦東新區拘留所部分被拘留人員,獲得了與家屬一起提前過中秋的機會——這是該所借助社會力量,探索被拘留人員的心理疏導和矛盾化解工作的一個舉措。
  不僅如此,自去年9月開始,浦東新區拘留所還試點了心理咨詢師常駐所里,為被拘留人員及時開展各類心理咨詢服務。“一些被拘留人員對民警有種戒備心理,卻願意跟社工說出自己的心裡話。”浦東新區拘留所副所長陳曉東坦言,具有心理咨詢資質的社工為一些性格偏執、有抑鬱傾向乃至心理問題的被拘留人員化解了很多潛在的矛盾。
  社工每天到拘留所上班
  一米見方的沙盤,沙盤裡有房子的模型,還有白雪公主等卡通人物,牆上掛著幾米的“向左走向右走”漫畫——這便是浦東新區拘留所的心理咨詢室。
  “都是按照心理咨詢師的要求佈置的。”陳曉東說,2013年9月,浦東新區拘留所與上海中致社區服務社簽署共建協議,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,由中致社派遣2名社工常駐拘留所開展心理咨詢、化解矛盾等服務:男社工姓顧,59歲,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;女社工姓李,28歲:“這對組合很有針對性,一男一女、一老一少。”每天9點至17點,他們會和民警一樣,準時到浦東拘留所上班。
  浦東拘留所被拘留人員,大多是觸犯了治安管理處罰法,涉及吸毒、盜竊、賭博、賣淫、嫖娼等10多項違法類型,拘留時間一般不超過20天。社工主要開展提前介入干預幫教服務,即從涉案經過、家庭背景、成長經歷、生活處境、人格狀態、療法干預、知錯悔過、出所指向等方面分析評估,從而達到疏解心理問題。
  懲戒同時還要化解矛盾
  “現在生活壓力比較大,情緒困擾對很多人來說很正常,這就像傷風感冒一樣,及時疏導很快就可以治愈,但如果情緒一直積壓,就可能產生抑鬱,甚至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來。”社工小李說。
  今年7月,他們和拘留所的民警就化解了一對被拘留人員之間的矛盾。42歲的老沈和37歲的小王都是個體修車戶,主要服務往來市區與洋山港區的集卡司機。因為搶著要做一輛集卡的生意,兩人最終上演“全武行”,互有傷勢。
  兩人被帶到派出所後,均不接受調解,最終只好進入法律程序:老沈因毆打他人被行政拘留12天,小王因為毆打他人、損壞公私財物被拘留20天。
  進了拘留所後,兩人依然不服,都認為自己吃虧了,揚言出去後要找對方“麻煩”。浦東拘留所的民警深知,行政拘留雖然對兩人的違法行為進行了處罰,但如果兩人間的矛盾不化解,拘留期滿後,兩人可能會爆發更嚴重的衝突,甚至做出危害社會的事情。
  民警先是對兩人進行了單獨談話,普法釋疑,然後安排社工對他們開展心理疏導。經過幾天的疏導,兩個人的心結相繼打開,意識到做生意還是要靠和氣生財,最終在拘留所內面對面握手言和。
  除了及時化解矛盾外,兩位社工還承擔著心癮疏泄等專業工作。一個吸毒女青年曾給社工小李留下深刻印象:因為父母離異,缺少家庭關愛的她受朋友蠱惑沾染了毒癮。結婚後,她下定決心,不再與毒友圈聯繫。沒想到,自己的痴心與付出換來的竟是丈夫的外遇,受不了打擊的她最終復吸。
  “對一些被拘留人員而言,想要找個值得信任的人傾訴實際上很難,久而久之,情緒就一直這樣積壓著。”小李說,這名吸毒女青年感受到社工的真誠與專業後,心態慢慢調整了過來,表示以後不會再與毒友圈聯繫了。
  把拘留所建成特殊學校
  “多化解一個矛盾隱患,就多排除一枚定時炸彈。”浦東新區拘留所所長葉黎明說,他們還借助社會力量,通過說理式疏導化解、親情式教育感化、朋友式相互幫教等多種方式,加強被拘人員與有關單位及當事人的溝通交流,消除對立情緒,緩和緊張關係,促成矛盾化解工作。
  今年,浦東新區拘留所還借助政府力量,為被拘留人員開設就業技能培訓課程,共開發出了《物業管理》、《保潔》、《中式面點》、《插花》4門課程供被拘留人員選擇,培訓考核結束後由人保局統一頒發技能證書。目前,《物業管理》和《中式面點》兩門課程已培訓結束,已有70名被拘留人員取得了就業技能上崗證。
  葉黎明說,所有這些舉措的最終目的,都是希望把拘留所建設成為教育矯治違法人員的特殊學校、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陣地。  (原標題:心理咨詢師常駐浦東拘留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b20fbqh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